本文目录
成都主城区是哪几个区
成都主城区是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高新区。
1、锦江区
锦江区,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东南部。锦江区是成都老五区之一,属地为原古华阳县县城和近郊,华阳县之前身为唐贞观十七年(643年)设置的蜀县。
2、青羊区
青羊区,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中西部,总面积66平方千米,共辖12个街道。青羊区是成都老五区之一,因区内著名道观青羊宫而得名。
3、金牛区
金牛区,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成都老五区之一,位于成都中心城区北部,东接成华区、新都区,西连成都高新区、青羊区,南与青羊区分界,北与郫都区、新都区毗邻。
4、武侯区
武侯区,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地处成都中心城区西南部。武侯区是成都老五区之一,所辖区域古为蜀国地域。
5、成华区
成华区,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成都老五区之一,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东北部。成华区是成都老五区之一,区域最早为古蜀国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锦江区
成都主城区与其他城区有什么区别
成都主城区和其他城区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很喜欢,所谓有主城区叫法原因是早期的发展,以天府广场行程的放射状散开的城区模式,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五个城区武侯区、锦江区、成华区、金牛区、青羊区,不过曾经我们通常都称为五城区
中间5个较小的区域,非常的紧凑,其实早上20年前,郊区的新都双流等,前往这五个地方还称之为进城,上成都,繁华地带几乎都在那几个区域,虽然青白江也是早期建区的地方,但是青白江一直都以为工业为主,五大老城区汇聚的更加全面,包括娱乐设置,密集的小区住户等等都在这里,时光追逐几十年,繁华已固定了地面,五城区的繁荣已被各大郊区的新起成了明显对比
因此以个人体验出来的感觉,分别有以下几个差别
1.老城区的繁荣保留了城市发展的印记,更有人文风情,其他区在现在化的催促中显得更加前卫和新颖
2.由于曾经的发展,老城区保留了更多老住户,形形色色的街道更为茂盛
3.老城区建设时代更早,曾经追捧的人文景观公园比较多
5.老城区是由古代皇城地带进化到现在城中城,所以历史古迹比较多,纪念馆和博物馆,纪念碑等等
6.老城区受早期繁荣场地限制,拆迁和老旧的建筑较多,相对整体规划看起来稍微显得杂乱,但这并非正真的杂乱,而是一种年代般的拥挤,
只有新城区,以上的没有点,和现代化,规划整洁都在新城区吧
我们可以大概的说老城区为繁荣,新城区为繁华,目前跟进时代的建设,两边其实都开始互补,老城区逐渐改观更繁华,新城区也不断的繁荣起来了
我对成都不太熟悉,作为一个来成都十年的外地人来讨论一下主城区和郊区的区别吧。
我住过双流机场附近,住过成华区,住过锦江区,而且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生活购物方面,哪里都差不多,现在不管主城区还是郊区都很方便,可以在自己家附近买买买,远一点的有公共交通和私人汽车外。
医疗方面,郊区和主城区差别很大,比如南门外只有一个市一医院,而且钱黑检查多,随便看个病都一大片检查,感冒抽血,我儿一岁多,扁桃体发炎发烧37.7度,医生喊我住院.......转头去华西一次药两三天就好了。儿子6岁耳朵疼,又是喊我拍片,后来坚持不拍套了下耳朵,好了。(夏天游泳,耳屎泡涨了)再也不去一医院。同样儿子两岁多有一天早起突然不会走了,带去华西看骨科,医生摸了一下药都没开,喊我回家给他洗个热水澡,第二天活蹦乱跳到处跑了。现在9岁一切正常。
教育方面,我家所在区域小学公立的很一般,人多,教师更换频繁。我们读的私立。费用在一年5万。说实在的,感觉一般,只是对口升学的初中还行。但是因为某些问题,说取消了这个学校对口升学的名额了。以后想都那个初中,必须和所有外招的小伙伴一起考。中考想要读五城区好高中,要比五城区户籍的孩子多考好多分。
于是我们二次迁移,在锦江区购房,迁移户口。附近的小学初中都还可以,又不算特别好的。一直比较喜欢嘉祥,想拼一下嘉祥。
二次购房曾经考虑成华区太阳公元,附近小学初中都考察过,感觉虽然比不得锦江青羊,比我们原来的航空港要好一点。高中因为有朋友孩子读列五,顺便了解了一下,也还行吧。
重点强调非五城区户籍考四七九,据以往家长说要比五城区户籍考生高20来分。一份刷下来一片的节奏,感觉20分太高了。
人文景观和历史遗产其他朋友说了,就不在重点描述了。
人,市区多,郊区少。因为两套房子同是高层,感觉都差不多吧,航空港附近有个国栋纤维板厂,那个污染呵呵,双流区环保局说他符合国家排放标准,早起开车路过开下窗户辣眼睛的。
传统主城区就是五城区➕高新了。主城区的优势是配套齐全,教育,医疗有优势。要论发展和就业,新城区比如天府新区是不错的,整体也建设得比较大气。
不过成都的城市特色是生活气息浓郁,文化积淀深厚。如果喜欢没事在成都的街头走走,逛逛特色小店,那么主城区是最佳选择,尤其是青羊区和锦江区。现在城市提倡精细化管理,传统的主城区也越来越时髦漂亮了。
如果要搞清楚这个问题,第一就是要了解什么是主城区和其他城区。
成都市主城区顾名思义就是成都市主要的城区,此前大家对成都主城区还停留在武候、金牛、青羊、锦江、成华加高新区、天府新区,不过这种情况在三年前就已经被打破了。
先来了解一下成都市主城区的变化,在21世纪初,成都市规划局把三环以内的城区定义为成都主城区,而三环外的城区则被称为城市郊区。随着成都市的经济发展以及城镇化的进程,成都市规划局把绕城以内的城区纳入成都市主城区范围这里就包括了温江、龙泉、新都、郫都、双流部分区域。
时间到达2017年8月31日,一个会议的召开再一次定义了成都主城区。在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成都决定打破城市圈层结构,将成都市主城区扩大为原一二圈层的11个行政区加高新区、天府新区,至此大家可以称原五大主城区为成都市中心城区。
其实就主城区来说,最大的差别就是经济规模、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等,不过随着成都市的经济发展,这些差别将越来越小。
首先准确说法应该是成都中心城区有哪些?主城区这个说法有待商榷,重庆市因为有很多独立成市的区,万州、涪陵等,与真正意义上的重庆城区相距甚远,因此重庆提出了一个主城区的说法,意思还有副城区嘛。而成都以前是按照圈层划分的,所谓一圈层为中心城区,二圈层为近郊区,三圈层为卫星城区,后来随着中心城区的扩大,圈层界限逐渐模糊,就改为目前只有中心城区和郊区两层结构了。
现在成都的中心城区其实就是以前的一圈层和二圈层,与传统意义上的五城区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在很多统计上出现了很多矛盾,如统计成都市建成区面积只有五六百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只有五六百万等,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随着成都市二圈郫县撤县设区后,成都二圈双流、龙泉、新都、青白江、温江、郫县全部变成了区。并且这些区与原来的五城区都是无缝连接的,也就是说与原来的中心城区完全连成了一片。因此从16年开始,成都市便将这些区统一纳入了中心城区,于是产生了11行政区+2产业开发区的中心城区和4县+5市的郊区城市结构。
11+2中心城区,即青羊、武侯、锦江、金牛、成华、龙泉、新都、温江、双流、青白江和郫县11个区,另外加上高兴区和天府新区直管区。其建成区面积大概1032平方公里,其常住人口大概1050万,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超大城市。所谓双千城市,在中国只有北上广深,另外就是成都。为啥统计上把重庆也纳入超大城市呢?因为它出了主城区,还有大量副城区,但这些距离重庆中心城区的副城好多跑火车都要几个小时,是独立的众多中小城市,不算真正意义的重庆城区。
和成都中心城区相对应的是郊区,就是4县5市,即金堂县、新津县、浦江县、大邑县、崇州市、彭州市、都江堰市、邛崃市、简阳市。目前新津已经撤县设区,都江堰、金堂、简阳正在推动设区,不过这些区与中心城区并不相连,像都江堰到三环路跑高速都有60多公里,因此即使设区依然是郊区。成都市郊区大概还有300多平方公里的建成区,600万的常住人口,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大多数郊区都将和中心城区连片,形成一个超级都市区。
根据规划,成都未来的城市格局还将呈现双中心结构,即老成都和新成都,因为成都目前正在推动东进战略,在龙泉山以东建设东部新城,规划建设800平方公里600万人口的产业新城,东部新城由淮州新城、空港新城和简州新城三个区域中心城市组成,目前淮州新城已经大致形成了40平方公里的城市雏形。
首先,成都什么地方是主城区?是传统的五城加高新区是主城区?还是三环内是主城区其它的是郊区?仰或者绕城内是主城区其它的是城郊区?没有一个准确。有些人甚至认为二环内才是主城区,其它的是郊区。
我记得,我78年到成都来读书,一环两边许多地方是菜地,是不是一环外都是郊区?确实,那个时候武侯公园称为南郊公园,武侯公园那个时候是被视为郊区的。可是,一内就是主城吗,听说解放初一环内的华西坝还认为是很远的郊区呢。一环其实在成都也没有修出来多少年,大概是文化大革命末期才全通。那些住二环边边上看不起住三环,四环外的,其实二环在九十年代末通车之时,我在乘车过二环时看城内,有建筑的地方还很远,二环两边都是农民田菜地。
成都确实发展得很快,它通过向郊区扩张,已经壮大了数倍的体量。我们怎么来看什么是它的城区,什么是郊区?我认为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一个长大的个子,衣服用的布料就应该放大,难道只有婴儿原来的尺寸内才是这个个子的主体?长长长大的不是?我们难道死不确认长大长长的部分已经是这个个子的主体部分?
成都也是这样,人口越来越多城市只有往外往大扩张,现在四环之内原来的主城已经没有多少土地供应,现在进入的人口只有往二圈层安排。二圈除了绕城绿化带隔断的几百米没有建筑,实际上城区已经连成一片。
为什么我们成都老城区内的许多人总是以主人身态看不起绕城外的新区?总是把这些区看成城郊?我是觉得可笑。
区别是不能刷次卡
区别是无论哪条地铁线都要经过主城区
我家老房子在北一环附近。生活方便,但太挤了,空气质量不好。″逃之夭夭″,到温江来了。
主城区四通八达的地铁网络和公交线路网络,形成了一个大成都的城市交通的第一发展的重要规划。
成都五大主城区是哪些
成都的五城区指的是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
1、成都,四川省省会,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综合交通枢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贸物流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2、锦江区,原名东城区,位于成都市区东南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政协所在地。成都市的商业金融中心,商业覆盖整个大西南地区。区内有百年金街-春熙路,城市之心-天府广场,商业中心-盐市口,花香之园-三圣花乡等。区内有春熙路、盐市口、红星路、大慈寺、东大街、太古里等商圈。
3、宽窄巷子是成都的一张活名片。锦绣天府塔,这座塔是广播电视塔,既是广播电视信号的发射台,也是一个观光景点。
大专学历可以落户成都主城区吗
2020年11月成都市公安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人力资源协同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 [1],按照《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人力资源协同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成委办﹝2020﹞10号)精神,市公安局就“支持鼓励青年人才在成都东部新区和近郊区落户”制定了具体的措施,主要以中级职称及大专学历落户成都做出相关要求。
一、人才引进的四项入户政策
(一)全日制普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年龄在45周岁及以下的;
(二)在国(境)外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年龄在45周岁及以下的;
(三)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工作两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经单位推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
(四)取得“蓉城人才绿卡”的人员,按规定申请入户。
二、现有的常见落户方式
1、房产落户
A、房产落户(两种情形):
情形一:2014年 6月 1日(含)-2017年 12月 31日(含)
(1)、购买建筑面积>90㎡的新盘或二手。
(2)、成都市社保一年(连续),
可在房屋所在地申请登记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户口;
新盘以房买卖合同网上签约系统中记录的定购、拟定合同、已售(备案)时间中最早者为准。
二手房以成都市住房租赁交易平台中记录的合同签订时间、房屋买卖过户登记时间中最早者为准。
情形二:2014年 6月 1日前
(1)建筑面积>70㎡的市外人员。
(2)可申请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户口,迁入人员人均住房建筑面积需≥上年度成都市城镇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76㎡)
2、积分入户查询
(1)、持有本市有效居住证。
(2)、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连续不间断60个月及以上(入户前一个月)
(3)、无刑事犯罪记录及未参加国家禁止的活动
资料:积分申报单、居住证、身份证、劳动合同或本地单位营业执照、参保缴费证明、合法住房证明(其他资料看积分申报对应补充)
时间:积分申报15个工作日后出结果公布,人口服务管理机构2个工作日内确定入户名单及公布,3日后正式确定,确定后60日内可办理入户手续。
3、学历落户
全日制专科或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年龄:35岁以下本科年龄:45岁以下
准备资料:毕业证、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就业证明、房屋信息等辅助材料)
4、技能和职称落户
①技能证书落户:同一家单位社保24个月+技能证书(成都市现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2年及以上的非本市户籍技能人才,经单位推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技能人才服务中心认定后,可申请入户。)
②职称证书落户:同一家单位社保12个月+职称证书+红头文件(中级职称及以上专业技术人才入户。45周岁(含45周岁)以下的中级职称及以上的非本市户籍专业技术人才,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连续缴纳社保1年以.上,经单位推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证后取得落户联系函后可申请入户。)
5、投靠落户
夫妻投靠入户前置条件:
一、投靠人在本市连续居住满 3年(指在本市连续办理居住证满 3年);
二、办理结婚登记满 3年且办理居住证;
三、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保满 3年且办理居住证;
办理资料:夫妻双方居民户口簿、结婚证、投靠人有效期内的居住证、社保清单、房产证注:
1、省内居民办理户口迁移前许在派出所进行居住登记;
2、夫妻投靠需要夫妻双方到场;
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入户前置条件:
一、本市外未成年子女可申请投靠本市户籍的父母;
二、父母均为我市集体户且无房的,经过集体户管理部门同意,可申请集体户投靠;
办理资料:本市户籍父亲或母亲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室外未成年子女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结婚证、子女与父母亲属关系证明、房产证
老年父母投靠子女入户前置条件:
非本市户籍的男性公民年满 60周岁、女性公民满 55周岁且身边无子女的,可申请投靠本市成年子女(含子女配偶)
办理资料:本市户籍子女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老年父母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亲属关系证明、房产证